【視頻】科學運用加強發酵床復合菌 解鎖養牛新優勢
發酵床養牛技術的核心在于微生物的活性,而加強發酵床復合菌憑借其菌群結構合理、功能強大的特點,成為提升養殖效率的關鍵。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能讓這一技術在改善環境、保障牛群健康、降低成本等方面發揮最大效用,為養牛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規范操作:發酵床墊料的科學制作與維護
使用加強發酵床復合菌制作墊料,需遵循 “原料適配、菌群激活、分層鋪設” 的原則。先將本品包裝中的粉劑放入20公斤約35℃的溫水中(加入200克多糖復合菌營養液效果更好),在塑料容器中激活24小時以上,我們稱之為激活菌液,密封保存并且推薦是15天內用完,備用;墊料采用無霉變鋸末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使用谷殼或速生桉樹等有一定毒素的鋸末作為墊料需要發酵一周以上再使用(本品1包激活菌種、玉米粉20公斤或多糖性復合菌種營養基750克以上、墊料2立方,調制到含水量55%左右壓實薄膜覆蓋發酵7-15天后使用)。然后選擇比適宜的墊料原料,如鋸末、稻殼、秸稈等,按 3:1 比例混合,調節水分至 50%-60%(手握成團、落地散開)。隨后按每平方米 100 克的用量撒入加強發酵床復合菌,均勻攪拌后分層鋪入牛舍,總厚度控制在 50-80 厘米,確保菌群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墊料啟用后,日常維護是關鍵。每周需翻動 1-2 次,深度約 20 厘米,促進空氣流通,維持好氧發酵環境;當墊料濕度超過 65% 時,補充干料并撒入少量復合菌,防止厭氧菌滋生產生異味;牛群出欄后,徹底翻拋墊料并補充新菌,可延長墊料使用壽命至 1-2 年。規范的操作能讓復合菌始終保持活性,持續分解牛糞尿,實現 “零排放” 養殖。
環境革新:從源頭解決養殖污染難題
傳統養牛模式中,牛糞堆積、污水橫流、氨氣刺鼻是普遍問題,不僅影響牛舍環境,還易引發周邊污染糾紛。加強發酵床復合菌通過微生物的協同作用,將牛糞尿轉化為無害物質:放線菌分解蛋白質產生的抗菌物質能抑制惡臭菌,乳酸菌降低墊料 pH 值減少氨氣揮發,纖維素分解菌則將粗纖維轉化為有機酸。
使用發酵床后,牛舍氨氣濃度可降低 70% 以上,蚊蠅數量減少 80%,無需每天清理糞便,也無需大量用水沖洗,從根本上解決了糞污處理難題。尤其在南方潮濕地區,復合菌中的耐濕菌株能加速水分蒸發,使墊料保持干燥,避免霉變;北方寒冷季節,菌群發酵產生的熱量可使墊料表層溫度比環境溫度高 5-8℃,為牛群提供溫暖舒適的棲息環境。
健康保障:增強牛群免疫力,降低病害風險
牛群健康與養殖效益直接掛鉤,而發酵床的核心優勢在于構建了 “生物防疫屏障”。加強發酵床復合菌中的枯草芽孢桿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在墊料中形成優勢菌群,能競爭性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減少牛只接觸病菌的機會。
同時,牛只在拱食墊料時會攝入少量有益菌,這些菌群進入腸道后能調節微生態平衡,提升消化酶活性,增強對飼料中蛋白質、粗纖維的吸收利用率。實踐表明,采用發酵床養殖的牛群,腹瀉發病率降低 40% 以上,瘤胃積食現象明顯減少,犢牛成活率提高至 95% 以上。此外,減少了抗生素的使用,牛只肉質更安全,符合綠色食品標準。
效益提升:降本增收的雙重紅利
發酵床養牛的經濟效益體現在 “成本降低” 與 “收益增加” 兩個方面。成本端:無需專人清理糞便,可節省 30% 的人工成本;無需大量沖洗用水,每噸牛的用水量從傳統模式的 8-10 噸降至 1 噸以下;獸藥使用量減少 50%,直接降低養殖支出。
收益端:牛群生長環境改善,應激反應減少,育肥牛日均增重可提高 10%-15%,提前 15-20 天出欄;發酵后的墊料富含腐殖質,是優質有機肥,每噸可售價 200-300 元,額外增加收入;牛舍異味消除,周邊環境改善,避免了環保處罰風險。據測算,采用加強發酵床復合菌養牛,每頭牛可年增收 800-1200 元,規模化養殖場年增效可達數十萬元。
加強發酵床復合菌的科學運用,不僅革新了傳統養牛模式,更實現了環保、健康、高效的有機統一。對于養牛戶而言,掌握這一技術既能破解養殖中的痛點難題,又能在降本增收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是推動養殖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想選擇。
購買產品與技術咨詢請聯系梁土欽 18275778049(微信號L838014)
- 上一篇:【視頻】 養殖場污水生物處理劑,豬場糞水處理“好幫手” [2025-09-11]
- 下一篇:【視頻】科學養殖新選擇:加強型蛋禽增蛋增香營養寶助力蛋雞養殖提質增效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