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益生菌 + 飼料養羅非魚?茂名王老板憑這招破解養殖難題,效益翻倍!
羅非魚作為我國主要水產品之一,憑借肉質美味、刺少、蛋白質含量高的特點,在國內外消費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同時,它食性廣、生長快、抗病抗逆性強,被視為更理想的養殖魚類之一。然而,隨著規模養殖和高密度養殖的推進,養殖環境日益惡劣,羅非魚生長出現諸多問題,肉質泥腥味嚴重,魚病頻發,讓不少養殖戶頭疼不已。但廣東茂名的王老板卻憑借現代微生物技術生態養殖原理,運用微生物產品走出了困境,魚塘水質良好,羅非魚泥腥味消失,肉質品質大幅提升,味道更鮮美,深受市場消費者喜愛,高密度養殖帶來的問題也相對減少,效益顯著提高,周邊同行紛紛前來討教。今天,就來分享王老板的羅非魚養殖技術,別再局限于傳統養殖方法了,1包益生菌+飼料,就能輕松實現高效養殖。
要實現高效養殖,首先要打好基礎,苗種的選擇至關重要。在保證苗種健康的前提下,應挑選生長快、耐病、適應性強的羅非魚苗種。健康的苗種是養殖成功的第一步,優質的苗種能更好地適應養殖環境,抵御疾病侵襲,為后續的生長和高產奠定堅實基礎。如果苗種本身存在健康問題,或者生長性能不佳,即便后續養殖管理再精細,也很難達到理想的養殖效果。
魚種放養前的準備工作同樣不可忽視,清塘消毒是關鍵環節。王老板的做法是每畝用生石灰 75 公斤左右清塘,生石灰不僅能有效殺滅池塘中的病原體、敵害生物和野雜魚等,還能調節池塘水質,改善池塘底質,增加水體中的鈣含量,為羅非魚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清塘 7 天后,將池塘水位加至 1 米深,然后每畝施微生物技術處理后的糞肥 300 公斤,還可以放入少量的綠萍或紅萍。微生物處理后的糞肥能更好地被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利用,為羅非魚提供天然的餌料,而綠萍或紅萍則能起到凈化水質、增加水體溶氧量的作用,同時也能作為羅非魚的輔助餌料。
投放時間的選擇也有講究。每年 4 月中旬,當水溫回升穩定在 15℃以上時,是投放羅非魚魚種的適宜時期。這個時候水溫適宜,羅非魚的活動能力和攝食欲望逐漸增強,能更快地適應新的養殖環境。池塘主養羅非魚時,一般每畝放養魚種 2000 尾~3000 尾,這樣的密度既能保證一定的產量,又能避免因密度過高而導致的水質惡化和魚病頻發等問題。羅非魚的養殖周期約為 5-6 個月,合理安排投放時間和養殖密度,能更好地規劃養殖生產,提高養殖效率。
魚苗進入養殖水面后 2-3 天便可開始投喂,科學的投喂管理是實現高效養殖的核心,而益生菌與飼料的結合運用則是王老板養殖成功的關鍵所在。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羅非魚的飼料來源廣泛,小麥、玉米、餅粕等均是它的優質飼料。不過,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開始應為 32%~35%,以滿足羅非魚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每天的投飼量為魚體總重量的 3%~5%,具體投飼量可根據天氣、水溫、魚的攝食情況等進行適當調整。
更重要的是,王老板會將 “高密度水產養殖專用復合益生菌” 1 包與 5 公斤清水 + 500g 紅糖激活成菌液,然后與 500 公斤飼料混合后飼喂羅非魚。這一做法看似簡單,卻有著諸多好處。益生菌能改善羅非魚的腸道微生態環境,提高腸道消化吸收能力,讓羅非魚更好地利用飼料中的營養物質,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養殖成本。同時,益生菌隨糞便排出后,還能分解水體中的有機物,改善池塘水質,減少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含量,降低魚病發生的概率。
采用這種 1 包益生菌 + 飼料的養殖方法,羅非魚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因為營養吸收更充分,體質也更強健,抗病能力顯著提升,魚病發生率大大降低。而且,由于水質得到改善,羅非魚的生長環境更加優越,肉質中的泥腥味消失,肉質更加鮮嫩可口,品質得到極大提高,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能賣出更好的價格。
相比傳統的養殖方法,這種結合了益生菌的養殖技術優勢明顯。傳統養殖往往忽視水質調節和腸道健康管理,容易導致水質惡化、魚病頻發、肉質下降等問題,不僅養殖效益低,還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而王老板的方法通過益生菌的作用,實現了水質改善、魚體健康、肉質提升的多重目標,真正做到了高效養殖。
根據王老板的實戰型經驗分享,羅非魚養殖要擺脫傳統方法的局限,積極采用現代微生物技術,將益生菌與飼料科學結合。從苗種選擇、清塘消毒、投放管理到投喂技巧,每一個環節都做到科學規范,就能有效解決高密度養殖帶來的問題,提高羅非魚的品質和產量,從而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采用這種高效養殖技術,羅非魚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技術咨詢與產品購買請聯系我們專業的獸醫技術員:吳承超18877762510(微信同號)
- 上一篇:【視頻】別再用傳統方法養羅非魚了!1包益生菌+飼料,輕松實現高效養殖#高密度水產養殖 [2025-09-05]
- 下一篇:飼料型浮萍:重塑鴨鵝養殖格局的 “綠色黃金” [2025-09-05]